工人日报—中工网记者吴铎思 通讯员 刘红文
(资料图)
初秋的新疆阿克苏,天高地阔、繁花似锦、瓜果飘香。行走在各地,处处呈现的是天蓝、地绿、水清的生态美景,一幅栩栩如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塔河两岸徐徐展开。
近年来,阿克苏地区林长制由“全面建立”到“全面见效”,实现了“林长制” 到“林长治” 转变,也使得生态受保护、林业增效益、百姓得实惠。
“山有人管”到“树有人护”
立秋后柯坪县气温依然炎热,对于春季新栽苗木和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树木来说,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,很可能会影响苗木的成活率。
每天一大早,护林员阿不来提·买买提都会准时出现在柯坪县308省道两侧的生态林中,对输水管网进行全面检查,确保滴灌工作正常进行。
“这些树就像我的生命一样,看着它们能好好生长,我就很开心。”阿不来提·买买提说,自他负责管护800亩林区后,每天他都要查看树木生长状况。在他的管护下,林区树木生长茂盛,周边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,他决定在管辖林区建屋扎根。
树木有人管、长势好, 得益于地区全面推行林长制。自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,已有4333名地县乡村四级林长、副林长坚守在各个林区,精心呵护树木的生长,守护着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。
2021年全疆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,阿克苏地区率先在全疆建立起地、县、乡、村四级林长体系,按照“分级负责,属地管理”原则,将森林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头、地块,各级林长坚持常态化巡查检查,从此结束了生态保护责任模糊、“谁管谁都不管”等问题。
青山有人管,绿树有人护,短短几年的时间,阿克苏地区做到让每一片森林都有责任人,每一位林长都有“责任田”,生态得到持续好转。统计显示,2022年,阿克苏地区19名地级林长分别到责任林区开展调研和巡林,地县乡村四级林长共开展巡林4万余次,温宿县被评为全国林长制工作激励的8个市县之一。
如今,阿克苏地区各地一块块矗立的林长公示牌成了乡镇村最醒目的标志,它不仅表明了林区有了“新主人”,也意味着每一棵树、每一片绿都得到保护。山有人管、林有人护、火有人扑、责有人担的全面参与林长制工作格局已形成。
“全面建立”到“全面见效”
实施林长制,抓“护绿”、保存量是关键。这几年,阿克苏地区严格执行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和火灾综合防控措施,持续在护绿和植绿上下功夫,实现林长制由“全面建立”到“全面见效”,让大美阿克苏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。
这几天,在阿瓦提县,塔里木河上游胡杨林抚育更新工程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,项目现场,工人们正在改建胡杨林防火道路,并对胡杨林进行无人机播种、打药等工作。
塔里木河上游胡杨林抚育更新工程项目,是阿瓦提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7个子项目中的重大项目之一。目前,该项目一期建设内容均已完工,二期建设已完成总工程的70%,预计年底完工,项目内容涉及病虫害生物防治、树林补植和改建防火道路等。
让植被恢复、让大地增绿,是推进林长制工作的重要内容。近年来,阿克苏地区各地在各级林长的统筹指挥下,不断在“林”字上精准发力,在“长”字上履职尽责,在“制”字上探索创新,持续通过护绿、增绿、管绿、用绿、活绿“五绿”绘就最美生态文明画卷,写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底色。
河水清清、满目苍翠,森林面积在增加、草原生态持续在好转。接续实施“五个百万亩”生态治理工程,造林480.5万亩;186个村庄得到绿化美化;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“双缩减”;森林、草原火灾受害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……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林长制结出的累累硕果。
“绿水青山”到“村美民富”
哪里有绿水青山,哪里就是发展高地。聚焦用绿,阿克苏地区坚持创新引领,通过四级林长抓林果,壮大绿色动能,做到“绿水青山”到“村美民富”的蜕变,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“双赢”。
时下,正是核桃等特色林果的采收期,大片大片的果园里,处处是果农们忙碌采摘的身影,随着一箱箱果品装车外运,果农们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。 在温宿县柯柯牙镇绿化新村,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葡萄上市销售,看着一串串色泽鲜红的红提葡萄挂满枝头,果农们是喜在脸上、甜在心里。
“每亩葡萄按3吨挂果算,亩均收入就有1.5万元左右。今年,我家的葡萄收入上百万元不成问题。”种植户马志刚对他家的500多亩红提葡萄增收充满信心。
葡萄丰产,果农增收,是阿克苏地区全面推行林长制给广大果农们带来的实惠。今年,阿克苏地区持续聚焦用绿,把推进林果优质高效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,建成以核桃、红枣、苹果、香梨、杏、葡萄为主,桃、杏李、新梅、樱桃等时令鲜果为补充的产业布局,实现林果适度规模化经营,提升了乡村“颜值”,更助推了林果特色产业发展,让果农们尽享生态建设红利。
目前,林果种植面积450万亩,2022年果品总产259.64万吨、产值182.05亿元,林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69元,占阿克苏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.25%。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,特色林果成为果农增收致富的“摇钱树”“幸福果”。